2019年3月20日為何我不建議你當公務員? 這幾年,只要討論到「年輕人要不要當公務員」的問題,往往會掀起網友們針鋒相對的討論。而臺灣公職人員考試錄取率近年始終低於 10% 、甚至有許多錄取率 5% 以下的類別,可說「世上最難考」,也足以反映出每年都有無數人以公務員為目標的「盛況」。但若是畢業在即或剛出社會的你,正因對職涯的迷惘或薪水的考量,而問我「該不該去當公務員?」我會誠心地建議年輕的你:不要去。會這麼說,是因為我在出社會後、 40 歲之前,一直都是以「類公務員」的身份活著的。即使現在創業了,我的公司因為有時會去投標政府公標案的關係,也時常要跟公務員打交道。基於這麼多年來的親身經驗與觀察,我可以很堅定地告訴你:除非你有著無比強大的信念、成為公務員是你非常清楚的夢想⋯⋯否則,千萬別把「當公務員」,作為人生的志向。公職人員,早已不是「鐵飯碗」首先再強調一次,這個建議,是針對「尚不完全確定自己志向」的人而提:如果你想達成的目標、想做的事,非得要成為公務員、進入公務體系才能做到,那麼你當然應該做個公務員。問題是,對多數人來說,情況顯然並非如此:種種調查(如考試院的「初任公務人員意向調查」)都顯示,大部分的人之所以想當公務員,看重的其實是公務員背後的安穩職位、定時上下班,以及退休後的福利。追求安逸、或說「穩定」實屬人性,倒也無可厚非。但我最怕的是,年輕人一進職場,抱持的就是:「我是來『求安穩』的,別讓我做別的事!」──有這種心態,那就糟糕了。因為,這樣你將永遠無法累積真正的職場競爭力,也不具備遭遇危機時的反應力,哪天這個賴以為生的系統出問題,就萬劫不覆了。而且千萬要知道,如今事實擺在眼前──公務員,早已不是「鐵飯碗」。現在進到公務員的系統裡,除非經歷了非常困難的考試錄取(因為很難,所以極有可能連年落榜,那時你的「魯蛇感」會更加強烈),否則各級公務機關通常傾向「遇缺不補」,不再提供有終身制的保障;幾乎都採一年一聘的合約制,某個年度若預算被凍結,便直接請你走路。而即使通過高普考、甚至特考進入公職體系,從近年的「年金改革」對預期退休金(尤其是年資淺的公務員)的減損;到行政部門的種種改組、改制,中間亦可能產生許多職位的變動。簡單來說:做公務員,已經沒辦法再與「獲得穩定的收入」劃上等號。沒有民間企業的「慣老闆」和「加班文化」?大錯特錯再來,有些人以為公務體系中不會有所謂的「慣老闆」,同時「朝九晚五不用加班」,因而想當公務員。但真實的情況絕非如此:進入體系後,你是單位所有人中最菜的,上面的各級主管、同階級但資深點的同事,每一個都可以(可能)壓榨你。尤其是筆者親身見識過的許多老公務員──他們進入體系的年資久,隨時準備退休,根本是來享福的。但工作還是得要有人做,誰做呢?一層層「由老到菜」排下來,當然是你啊!當每一年攸關年終、升遷甚至是否續聘的考績大權,都握在主管、以及與主管們有「良好默契」的資深同仁身上時,他們叫你做,你敢不做嗎?另外,關於朝九晚五這個「迷思」,去問問現在許多地方政府和中央的年輕公務員就好:能正常下班的絕對是少數,加班情形普遍非常嚴重。政黨惡鬥下,難保不會成為犧牲品第三點,承接前面的「公務員非鐵飯碗」,還有一個重要理由:在「民意如流水、執政看風向」的年代,公務員從職缺、薪資到福利,其保障性早已遠遠不如往昔。尤其現在不景氣,我們的政府(包括中央與各級地方政府)要砍預算、減少支出時,往往會從被視為「不吵不鬧乖乖牌」的公務員開始砍起;又或者更慘的是,公務員已經不分資深資淺、績效優劣,直接被一視同仁地當成「肥貓」、「米蟲」,就算想站出來為自己應有權益發聲,在政治語言操作下,仍難以得到社會認同。年初在美國發生的「兩黨相爭政府停擺,公務員遭殃」事件,便是最好的例子:共和黨的川普總統跟在野的民主黨之間,為「美墨邊境長城」的預算僵持不下,兩邊吵得不可開交。結果民主黨居多數的眾議院拒絕通過 57 億美元的「築城預算」,川普則以拒絕簽署多個政府部門的預算「回敬」,並指責聯邦政府的癱瘓,是民主黨要負責任。這個「朝野惡鬥」造成的結果,是聯邦政府停擺 30 多天、創了歷史紀錄;同時原本那些兢兢業業、每天工作的公務員,也被迫放「無薪價」、領不到薪水──就算聯邦政府之後「恢復營業」,這段無收入的時間,也很可能會讓他們房屋貸款付不出來、未來留下信用不良記錄,甚至在後續兩黨談判、妥協下被當籌碼,連原本的公職都給丟了。好好的公務員,成為政黨惡鬥下的犧牲品,你看倒不倒霉?從美國的例子,再回頭看看臺灣:依照我們藍綠對立的狀況與政治人物素養,實在難保不會出現因兩黨惡鬥,地方或中央政府以公務員為禁臠,不給公務員薪水,並將責任丟給對方的狀況。看到這裡,你還會覺得當公務員「很好」、「很穩定」嗎?寄望自己,而非體制其實,面對變化飛快且巨大,如此不確定的未來,不論在公務體系與否,我們都必須有這樣的認知:只要你的工作是別人給的,別人就隨時有權力把它拿走!因此想要生活得有保障,無論你現在是否在公務員體系中,一定要想辦法趁著下班時間充實自己、終身學習,讓自己具備「擁有多重收入」、「不與時代脫節」的能力。再透過妥善理財、規劃好階段性財務目標等方式,才可能真正擁有財務穩定的生活──這部分,有機會我再於下一篇文章中與大家分享。靠自己,不是靠別人,也不寄望於體制,才是利於職場不敗之地的最佳基石。
這幾年,只要討論到「年輕人要不要當公務員」的問題,往往會掀起網友們針鋒相對的討論。而臺灣公職人員考試錄取率近年始終低於 10% 、甚至有許多錄取率 5% 以下的類別,可說「世上最難考」,也足以反映出每年都有無數人以公務員為目標的「盛況」。但若是畢業在即或剛出社會的你,正因對職涯的迷惘或薪水的考量,而問我「該不該去當公務員?」我會誠心地建議年輕的你:不要去。會這麼說,是因為我在出社會後、 40 歲之前,一直都是以「類公務員」的身份活著的。即使現在創業了,我的公司因為有時會去投標政府公標案的關係,也時常要跟公務員打交道。基於這麼多年來的親身經驗與觀察,我可以很堅定地告訴你:除非你有著無比強大的信念、成為公務員是你非常清楚的夢想⋯⋯否則,千萬別把「當公務員」,作為人生的志向。公職人員,早已不是「鐵飯碗」首先再強調一次,這個建議,是針對「尚不完全確定自己志向」的人而提:如果你想達成的目標、想做的事,非得要成為公務員、進入公務體系才能做到,那麼你當然應該做個公務員。問題是,對多數人來說,情況顯然並非如此:種種調查(如考試院的「初任公務人員意向調查」)都顯示,大部分的人之所以想當公務員,看重的其實是公務員背後的安穩職位、定時上下班,以及退休後的福利。追求安逸、或說「穩定」實屬人性,倒也無可厚非。但我最怕的是,年輕人一進職場,抱持的就是:「我是來『求安穩』的,別讓我做別的事!」──有這種心態,那就糟糕了。因為,這樣你將永遠無法累積真正的職場競爭力,也不具備遭遇危機時的反應力,哪天這個賴以為生的系統出問題,就萬劫不覆了。而且千萬要知道,如今事實擺在眼前──公務員,早已不是「鐵飯碗」。現在進到公務員的系統裡,除非經歷了非常困難的考試錄取(因為很難,所以極有可能連年落榜,那時你的「魯蛇感」會更加強烈),否則各級公務機關通常傾向「遇缺不補」,不再提供有終身制的保障;幾乎都採一年一聘的合約制,某個年度若預算被凍結,便直接請你走路。而即使通過高普考、甚至特考進入公職體系,從近年的「年金改革」對預期退休金(尤其是年資淺的公務員)的減損;到行政部門的種種改組、改制,中間亦可能產生許多職位的變動。簡單來說:做公務員,已經沒辦法再與「獲得穩定的收入」劃上等號。沒有民間企業的「慣老闆」和「加班文化」?大錯特錯再來,有些人以為公務體系中不會有所謂的「慣老闆」,同時「朝九晚五不用加班」,因而想當公務員。但真實的情況絕非如此:進入體系後,你是單位所有人中最菜的,上面的各級主管、同階級但資深點的同事,每一個都可以(可能)壓榨你。尤其是筆者親身見識過的許多老公務員──他們進入體系的年資久,隨時準備退休,根本是來享福的。但工作還是得要有人做,誰做呢?一層層「由老到菜」排下來,當然是你啊!當每一年攸關年終、升遷甚至是否續聘的考績大權,都握在主管、以及與主管們有「良好默契」的資深同仁身上時,他們叫你做,你敢不做嗎?另外,關於朝九晚五這個「迷思」,去問問現在許多地方政府和中央的年輕公務員就好:能正常下班的絕對是少數,加班情形普遍非常嚴重。政黨惡鬥下,難保不會成為犧牲品第三點,承接前面的「公務員非鐵飯碗」,還有一個重要理由:在「民意如流水、執政看風向」的年代,公務員從職缺、薪資到福利,其保障性早已遠遠不如往昔。尤其現在不景氣,我們的政府(包括中央與各級地方政府)要砍預算、減少支出時,往往會從被視為「不吵不鬧乖乖牌」的公務員開始砍起;又或者更慘的是,公務員已經不分資深資淺、績效優劣,直接被一視同仁地當成「肥貓」、「米蟲」,就算想站出來為自己應有權益發聲,在政治語言操作下,仍難以得到社會認同。年初在美國發生的「兩黨相爭政府停擺,公務員遭殃」事件,便是最好的例子:共和黨的川普總統跟在野的民主黨之間,為「美墨邊境長城」的預算僵持不下,兩邊吵得不可開交。結果民主黨居多數的眾議院拒絕通過 57 億美元的「築城預算」,川普則以拒絕簽署多個政府部門的預算「回敬」,並指責聯邦政府的癱瘓,是民主黨要負責任。這個「朝野惡鬥」造成的結果,是聯邦政府停擺 30 多天、創了歷史紀錄;同時原本那些兢兢業業、每天工作的公務員,也被迫放「無薪價」、領不到薪水──就算聯邦政府之後「恢復營業」,這段無收入的時間,也很可能會讓他們房屋貸款付不出來、未來留下信用不良記錄,甚至在後續兩黨談判、妥協下被當籌碼,連原本的公職都給丟了。好好的公務員,成為政黨惡鬥下的犧牲品,你看倒不倒霉?從美國的例子,再回頭看看臺灣:依照我們藍綠對立的狀況與政治人物素養,實在難保不會出現因兩黨惡鬥,地方或中央政府以公務員為禁臠,不給公務員薪水,並將責任丟給對方的狀況。看到這裡,你還會覺得當公務員「很好」、「很穩定」嗎?寄望自己,而非體制其實,面對變化飛快且巨大,如此不確定的未來,不論在公務體系與否,我們都必須有這樣的認知:只要你的工作是別人給的,別人就隨時有權力把它拿走!因此想要生活得有保障,無論你現在是否在公務員體系中,一定要想辦法趁著下班時間充實自己、終身學習,讓自己具備「擁有多重收入」、「不與時代脫節」的能力。再透過妥善理財、規劃好階段性財務目標等方式,才可能真正擁有財務穩定的生活──這部分,有機會我再於下一篇文章中與大家分享。靠自己,不是靠別人,也不寄望於體制,才是利於職場不敗之地的最佳基石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