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非讀不可】好書介紹 : 閱讀素養、探究式閱讀 | 透過閱讀,改變人生


我想

為大家介紹兩本書,分別是《閱讀素養》以及《探究式閱讀》。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是黃國珍老師。


在《閱讀素養》這本書裡頭,封面上寫著「書中那些困惑、好奇、質疑、思辨的過程本身,就是閱讀的探究、學習與素養實踐」。而在《探究式閱讀》的封面也提到「從自我提問到深度思考,帶你讀出跨越域養力,以觀察為基礎的閱讀,以探究為歷程的理解,一趟提問與發現交織的思考之旅,帶領我們從未知邁向已知」。


這兩本書裡頭介紹的閱讀方法,大家可以交錯運用,如果經費有限的話

選擇其中一本也是可以的,因為書中提到的觀念都是一貫的。


說到閱讀這件事情,我也常鼓勵大家一定要多多閱讀。不過我發現很多人因為從小受到的填鴨式教育的影響,還是把閱讀當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、當成只是單純去吸收知識。在我們過去的教育學習歷程當中,我們吸收知識就是為了應付考試,考試結束之後,就覺得這些知識已經不再重要。這是因為我們對於閱讀和學習的認知是錯誤的。


如果在閱讀的當下,在選擇一本書的時候,就是憑你自己的意志、就是因為想要對一件事情多瞭解,或者本來可能也不是很懂為什麼要讀這本書,只是隨意拿起來,結果發現寫得非常好,裡頭的內容和知識,是前所未見、想都沒有想過的,因此引你入勝,讓你繼續把它閱讀完的話,閱讀的本身,就產生了興趣,而你對於學習的熱情,也會因此而被啟發。


我們對於所謂閱讀這件事情,必須要去重新理解。就像黃國珍老師提到的,閱讀其實是一個探索的過程、是一個提問的過程,不要先去預設立場。在我們這個年紀,很容易發生的情形是,讀書的時候,會看著書中的知識,騙自己說是在吸收新知,但其實我們不斷地在書中尋找那些自己認同的論述。這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應該要去避免的。


唯有抱著一個非常開放的心態,才有可能在書中,突然因為作者一個特殊的看法,與你原本的想法大相徑庭,而促使你開始思辨及交互詰問的過程,可能對一件事情的理解,就會更加的全面,也才能夠給自己帶來一些新的體會。當一個杯子裡頭的水是一半的時候,才有辦法倒新的水進去;可當它如果本身已經是滿水位的話,就沒有辦法再把任何水倒進去了。我們對於吸收知識這件事情也是一樣的!


黃國珍老師在書中也提到,曾經在學校演講的時候遇到一群學生,其中有一位在聽演講的時候,反應好像怪怪的,所以他就特別去問那位學生,對於他剛才講的內容有什麼想法?學生看著他,非常驚恐地說:「我不知道」。


黃國珍老師認為,「我不知道」這個答案他太喜歡了!就是因為不知道,所以在聽演講或者在閱讀的當下,就能夠學到新知;也就是因為不知道,才會覺得這個東西自己想要去多多的瞭解,於是就開始找很多不同的資料、閱讀很多不同的書籍,試圖想要對這件事情,進行更多的認識。他刻意的提出自己經驗,來跟大家強調別再抱有太強烈的本位主義,因為它會影響我們學習新知與探索自我。


我當年在美國念書的時候,對我影響最大的,就是我常常會在跟教授討論的時候問教授到底正確答案是什麼?教授被我這麼問了了幾次之後有點煩了,直接跟我說:「匡宇你知道嗎?當你來唸博士班的時候,重點不是標準答案是什麼,

而是你自己怎麼得出對於這個事情的看法和論述?如果你看了很多不同人的書,並且歸納出自己對這件事情見解的話,我也會尊重。研究生的學習,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你這種思考的能力,重點是你思辨的過程…」


我那個時候才恍然大悟,這才是所謂的反省與思辨性的學習啊!



除了推薦大家閱讀《探究式閱讀》以及《閱讀素養》之外,我特別想跟大家提醒,到了這個年紀之後,我們千萬不要只是被動式地學習、被動式地閱讀,一定要在閱讀之後,能夠有自己的觀點。


我們在閱讀後的觀點、想要表達的想法,都可以透過寫作或者拍影片來記錄和分享。只要是自己進行思辨後所得出的結論,都是對你來說非常有意義,甚至對世界上所有其他人來說也非常有意義的觀點。說不定你的一個idea,就能夠影響到另外一個人。閱讀不僅可以改變我們自己,也能夠進一步改變他人。


🎉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,請幫忙追蹤我們的FB新粉絲團【激勵/說話力 鄭匡宇】

➡youtube頻道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KuangYuCheng

➡FB粉絲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owerintalk/

↓↓↓podcast上線,搜尋【隨時來點正能量】給我們五顆星哦

蘋果:https://apple.co/3529MdS

安卓:https://soundcloud.com/motivateyou


bottom of page